当前位置:硕博招聘网 > 资讯频道 > 高校教师新闻 > 正文
高校“青椒”的苦恼并非无解
2016年1月26日    硕博招聘网
分享到:
前不久,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李思涯掌掴院长甘阳造成舆情鼎沸,起因是后者“拖延青年教师职称晋升”。有言论称,“该事件是广大‘青椒’(高校青年教师)艰难处境的折射”。高校“青椒”的生存状态到底如何?怎样才能使他们安心从教、更好地承担高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使命?
  “青椒”群体人数众多,其中不少人自称是工作忙、地位低、职称低、收入低的“学术民工”,媒体和社会舆论对此也多有关注。
  “青椒”是对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据统计,现在大约有90万人左右,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比例的60%以上。在很多人看来,高校教师知识水平高,社会地位高,经济收入高,工作成就感强,精神生活丰富。但他们给自己贴的标签是“工作忙、地位低、职称低、收入低,‘学术民工’”。
  有“青椒”感叹,“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光明日报一篇题为《关注88万高校青年教师:“境遇尴尬”成标签》的报道中,展示了一名“青椒”的日程表——
  早上6点多起床,看书、查资料、写论文和投标书,再抓紧完善由老教授或教研室主任“挂帅”的课题报告;中午“随便搞点吃的”后花一个多小时辗转抵达学校,完成下午3个课时的教学任务,下课后还得赶在财务、人事下班前“把提前在家黏好的发票送去报销”;晚上回家也是片刻不得闲,上传教学课件、回复学生邮件,真正能坐下来看看书、写写字已是深夜。甚至,没有双休日和假期,“不去参加学术会议的话,就抓紧多写点论文,还得准备PETS-5考试(专为申请公派出国留学的人员设立的英语水平考试,部分高校评职称时的必要条件)”。
  这并非个例,在媒体报道和一些学术人聚集的论坛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言论:“入职第一年没有完整读过一本书”、“很少有在11点之前睡觉的,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等等。
  “青椒”们常常面临“人微言轻”的苦恼。腾讯“大家”文章《青年教师为何被捏成软柿子》,作者田方萌指出,青年教师刚刚入职,常被领导或教授拉去参与其研究项目,可往往被列为排名较后的作者或次要研究人员,即使他们承担了大部分实际工作。在隐含的契约关系中,作为交换,领导和教授便有义务帮助青年教师取得职称。如果他们没有出力,甚至拖了后腿,就可能使“青椒”们燃起怒火。另外,他们往往被指派开设学院需要的课程,而不是自由开设课程。许多“青椒”不得不边学习边上课,讲授一些连自己都不熟悉的内容。
  “职称低,评职称难”是“青椒”们最头疼的事。2014年前后,共青团北京市委对在京普通高等学校中35周岁以下的16738名专任教师和10043行政教辅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以中级职称为主,初级职称为辅”。另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在30岁至34岁的年龄组中,2013年只有一成的普通高校教师升为副高或正高;而在35岁至39岁的年龄组中,这一比例就增到四成,在一流大学中可能过半。
  评职称难,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收入少。2014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起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也显示,作为近九成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知群体,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月光族”,有23.7%的人收不抵支,11.8%的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前几年主要靠父母和配偶支持。而“青椒”们的本科同学经过若干年的奋斗,已经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两相对比,他们会产生一种知识的无力感。
  青椒”处境艰难,“评职称难”固然是个重要因素,但与自身能力和主观认知也不无关系,现实中不乏贡献突出、“名利双收”的“青椒”。
  中国网文章《正视“青椒”打院长背后的学术之痛》概括出三点外因:一是大学里的权力腐败,即当评聘职称的权力都垄断于院系或学校领导少数人之手时,出现寻租和腐败;二是大学里有学术派别之争和权力斗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打压不同专业的人,也往往是大学里的常见戏码;三是我国高校里死板的职称晋升制度,容易导致职称评聘权过度集中,对青年教师造成很大压力。
  《中国改革》刊文《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忧思录》分析认为,“青椒”自身主要存在两点原因:学历比较高,对工作回报的期待也很高,尽管生活还过得去,但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或者一种愤愤不平之感;对职称评定体制采取一种“不合作”的消极态度,他们完全沉浸在学术所建构的人文世界之中,而将那些以学术换取“稻粱”的人视为不耻之徒。此外,有些“青椒”自身学术研究水平、教学水平不高,没有其他谋生技能,也是造成处境艰难的重要原因。
  尽管如此,现实中还是不乏“名利双收”的“青椒”。2016年1月11日,教育部人事司公布了201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建议人选名单,共418人入选,其中青年学者212人。1月8日,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公示结束,565名青年学者从申报的2325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其中,80后占77.5%,首现2名90后女生。
  腾讯“大家”栏目刊发文章《掴甘阳的巴掌,究竟打在谁脸上》,作者孙骁骥还看到,大部分教师都属于“混合式经营”,学校只是一份工作,同时也不放弃兼任其他的社会职务或工作机会。尽量在体制内外都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走一步看一步,这就是现在大多数人的实际选择。
  这几年,为了帮助“青椒”们改善工作和生活状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出台了不少政策和措施,让高校青年教师有奔头、有地位、有干劲。
  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目标:到2020年,在影响学术创新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术自治理念全面落实,学术评价更加科学规范,学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1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在生活上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注重解决他们在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2015年12月,广东出台新政,支持高校教师离岗创业,期间学校可以保留人事关系,同时享有与学校其他在岗人员同等的参加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这为教师拓宽了创收和职业发展渠道。
  一些学校也出台了改善“青椒”生存状态的举措:如中南大学突破职称评审的名额制,开始了“同行评议”制度的探索;以老教师“传帮带”等举措为“青椒”提供职业发展助力;新上岗青年教师8年内无需承担教学任务,专心科研,中途只考核一次,8年后验收成果,如果届时不能晋升教授或副教授则要么转岗、要么离职。再如,天津科技大学实施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学名师培育计划”,让科研能力强的“青椒”和教学能力强的“青椒”都有奔头、有地位、有干劲。
  结 语“青椒”群体承担着高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使命,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改善“青椒”生存状态,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在工作条件和待遇上提供充分保障,同时营造更具激励性的学术环境。当然,“青椒”自身也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实力,努力成为学校器重、学生敬仰的优秀教师。
特别提示: 针对本网发布的部分招聘信息来自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请求职者先通过招聘单位网站或电话等方式核实招聘信息后再应聘,以防虚假、诈骗招聘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若有侵权,虚假、诈骗招聘信息请第一时间联系2458467264@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本站内容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个人、单位或来源于网络等其它发布信息(包含文字、图形、链接及其它)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发布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若发现虚假或错误信息接到通知或举报,经核实后及时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shuobozhaop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硕博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6279号-2
客服电话:0839-5253278 E-mail:2458467264@qq.com(举报、删改招聘信息)
未经 硕博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