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才重任。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要求高校教师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基于对普通高校教师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教师能够遵守职业道德,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发展意识、策略等认识不足。从提升职业幸福感、坚定教师信念、主动建构多元文化知识、发展基于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自我反思和反思性实践等内因到外因的学校环境两大因素的探讨,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补充和保障。
教师的职业观是教师对自己承担角色的认识和对教师职业的态度,也可以称作职业精神。幸福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林罕·马斯洛提出和界定的,包括物质幸福、社会情感幸福和精神幸福。提升职业幸福感,即精神幸福,才能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自主发展,最终实现个体潜能的发挥。因此,广大教师要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反思自己的幸福观,要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关系,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工作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要用“心”而不是靠“演技”去教书。如果只把教书的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或总是强调“教书是一门良心活”,就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对职业、学生缺少足够的热爱,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提倡“爱岗敬业”,体现教师不仅要敬业,更需要爱这一职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上来,才能达到“爱学生、爱教学”,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
教师信念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因素。在物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教学信念,才能保证教师在教育工作生涯中永葆工作热情、端正工作态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信念引导教师行为和能力的改进与提升,是激励教师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作为精神层面的教师信念具有内隐性,会指导教师有意识地发展自我,主动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道路。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素质的教师。通识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高校教师博闻强记,具备良好的通识教育素质。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本专业的领域,要进行广泛阅读,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现代高素质教师,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博览群书,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质量意识是永恒的主题,高校教学离不开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因材施教,全面开展教学活动,这无疑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要用学术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驾驭动态课堂的能力,因此要注意语言和方法的使用,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保证教学顺利有序地开展;现代教学设备是高校教学顺利开展的有力补充,多媒体、网络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便捷的同时,又用大量图文并茂的信息丰富了教学内容。设备的操作,信息的整合,都需要教师具有过硬的技能。广大教师要时刻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意识,备课时不精心钻研课文,而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搜寻所谓的多媒体资料,精美的图片、音乐、动画产生了巨大的“眼球效应”,而“眼球效应”绝非教学效果。
培养教师职业幸福观,需要学校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和体系。学校应发挥积极的职能作用,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内在和外在支持;应尊重和重视教学环节,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时,多听取一线教师的心声;应开展注重实效的师资培训,多创造教师国内外进修的机会,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和保障。
基于本校情境的校本培训有助于教师与学校达到理解上的共鸣。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学岗位为主要阵地,由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培训。从教师、学校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校发展、教师发展的具体方案,强调教师为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团结教师力量,发挥教师主人翁意识,引导教师自我发展和共同发展,培养科研信念,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科研促教的意义。
总之,教师专业成长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复杂的、多种因素交织的产物。只有广大教师意识到自主发展意识、提升职业幸福感、坚定教师信念、主动构建多元文化知识、自觉提高教学技能、不断反思和实践,并在校方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才能真正实现专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