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教师比例不足30%
职业教育课程是以技术和工作为导向的,教学则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教学基本能力,又要具备工程师或技师专项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师型”。
目前,岛城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双师型”多是本校专业教师,主要毕业于普通高校,且从教后长期在学校工作,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和经验。即使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也会因为长期脱离企业,面临知识老化和企业经历欠缺的问题。而“引进来”的兼职教师,多为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就能够很好地弥补专业教师的不足,科室人员所占比例很小,平均不足30%。
据了解,青岛多所职业学校从2011年开始,逐步通过各种渠道请了一些专家到校做指导,但人数少而且大多时间不固定,处于松散的合作状态。“我们也想多找几个有能力的兼职老师,但很多人因为工作时间不固定,不好排课。”岛城一所高职院校负责人表示,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多在单位有一定职位,工作忙没有时间是一方面,再就是人家未必愿意来学校干兼职,毕竟兼职老师的待遇不高,现有的报酬很难让他们长期坚持。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学校中,外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在我国,去年底教育部发布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虽规范了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兼职教师的工作程序,但仍没有建立起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常态机制。 队伍建设还需更多鼓励
建立“双师型”队伍,稳定是关键。如何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呢?“与个人合作,不如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人会变动,企业不会说走就走,这个专家走了还有其他专家。校企合作是个桥梁,这座桥通了,兼职教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有关负责人认为,校企合作要想长远,仅靠学校修练内功是不够的,毕竟企业都是追求利益的,无利可图的事情企业不会去做,这就需要国家再出台一些补贴政策,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在德国,一定规模的企业需要上缴职教税,但只要企业参与了校企合作,国家就会返还这部分税收。还有的国家,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财政补贴,也会提高企业的参与度。
业内专家建议,建立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合理分担兼职教师经费的机制,并允许兼职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打造起兼职教师发展平台才能吸引更多兼职教师投身到职业教育中来。同时,职业学校应主动争取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