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恒甫和北大的恩怨
邹恒甫和张维迎的公开争斗,在国内经济学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其中的具体内容,更不可能去说谁对谁非。
邹恒甫在国内的工作单位很多,有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现在是经贸大学。他的才能,是不可否定的。但是,我并不主张一个人兼太多的职位。因为那样,你不知道你在给谁干活,也有多多赚钱的嫌疑。如果邹恒甫一直呆在武汉大学,就像林毅夫一直呆在北大,田国强一直呆在上海财大一样,好好的管理好一个学院,或者一个研究中心,可能就不用在北大有那么多的麻烦。
国内的大学,山头主义非常严重。如果你不是北大毕业的,你想在北大出人头地,真是难上加难。清华,复旦,等等名校,都有这种毛病。例如,张维迎就不是北大毕业的,他水平再高,在北大的位置也不会太牢。饶子和不是南开的,空降到那里当校长,遇到的困难比他想象的大得多。我不是西安交大毕业的,我在那里一直当一个特聘教授就满足了,从来没有过多的想法,我更不会想到去北大或清华干吗干吗的,因为没有任何意思,因为那就是中国的特式,因为那就是中国大学很难发展的痼疾。
邹恒甫是武大的,在那里,他可以发展,而且,就算他性格特别,大家也会宽容。在北大就不同了,本来你就是外来的,还口无遮拦,必死无疑。
不过,邹恒甫就是邹恒甫,有才华,胆子大,是湖南人的种。这次,直接发微薄声称‘北大院长,教授和系主任,奸淫服务员。’这样的雷语,大大的满足了网民的好奇心。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又一次轰动。
北大,被无情的推到舆论和道德的浪尖。北大的领导,被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差点尿了裤子。刚开始是否定,然后就是说愿意和邹谈话,最后迅速作出结论:‘经调查,76位餐厅服务员没有人承认被北大的人奸淫。’ 北大这样的水平,真可以跟3岁小孩大比武了。
北大,为什么没有人同情你?
不管如何,1996年以后的高校扩招,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无数的人才,这些成就不应该否定。但是,扩招确实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老百姓非常不高兴。
学费高,就业难,高校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学老师收入差距迅速拉大,学术腐败,学校彻底的官本位化,等等问题,不胜枚举。
北大的新校长也有问题,他低估了老百姓对官样行为的厌恶。搞化学歌,骂自己得以升天的美国大学,妈妈90岁过生日,他带着美女,猛抱着妈妈大哭,实在假的让人受不了。
因此,有邹恒甫出来捅北大一把,大家非常高兴,也很解气。北大,其实变成一个大家发泄不满情绪的受气包。
至于大学校长,院长,系主任,教授,我认为好的人是大多数。我见到的许多人,都是工作非常卖命的。现在大学教师的收入比较高,而且多数有集资房,大学老师已经成为社会精英的一部分,也可以算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所以,有一些学子和教授已经背离了社会和老百姓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当今的大学老师,工作压力却越来越大,什么都是量化指标,把人逼得疯狂和浮燥。而一旦当了教授,博导,压力就降了下来。因此,刚毕业的博士是最辛苦的。他们首先没有什么资本,靠的是导师的帮助。可是一旦到了外面的大学,什么也不是了,只能从头开始。先是讲师,拼命发几篇核心,搞一两个省部级课题,当上副教授。然后,再发几篇核心和权威,来一两个国家级课题什么的,就开始有资格竞争教授。如果是7+2大学,有的专业,例如经济和管理,老板要求发外国文章,那压力就更山大了。
当大学老师最大的麻烦就是应对各种评比。申请课题,然后再想办法把钱花掉。还有就是想办法发文章,跟编辑尽量搞好关系,等等,等等。他们也有许多难处,因此,有可能对学生开始不认真负责,上课也开始心不在焉。因为,上课只有课时费,对晋级一点关系也没有。
当有人站出来炮轰大学教授时,有的人是不应该得到同情的。而绝大多数的教授却很无辜,无端被一同打击,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社会现象。
对网络的这种作用,恐怕就不是邹恒甫事先考虑到的。在某种程度上,邹恒甫迎合了社会这种不满情绪的需要,才有许许多多的人挺他。而北大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许多北大的老师,还是兢兢业业的,也是很有声望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