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硕博招聘网 > 资讯频 道 > 高校教师新闻 > 正文
高校教师吁建抵制网络谣言用户“信用档案”
2012年4月10日    硕博招聘网
分享到:
  互联网是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网上或真或假的各类信息,上海高校师生表示,网络谣言扰乱人心,大家都要保持清醒,既不信谣更不传谣。目前,各高校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学校利用校园论坛、学校和学院的微博等发布重要的权威信息,高校教师还建议网络运营商应为用户建立“信用档案”。
  大学生自觉抵制
  高校师生们表示,要提高辨别能力,决不受谣言干扰,最大限度地增加促进社会和谐的因素。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大三本科生杨辉宏说:最近关于规范和处置网络谣言的议论在各地引起了热烈反响。比如“碘盐能防核辐射”、“致癌酸雨”等曾经混淆人们视听的谣言就造成过混乱和虚惊。散布网络谣言是丧失道德、害人害己的行为。自己将以身作则,影响他人,发挥微薄之力争取还网络一片“净土”。
  用好“网络话语权”
  上海交大材料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张老师认为,网络谣言影响社会安定,最近个别网站因造谣、传谣被依法关闭,个别网上造谣者被依法查处,对此,高校师生都很拥护。他认为,谣言止于智者,“首先得有自身的甄别能力。包括自己平时的日常学习,不仅理论学习,也包括时事政治的学习,有了基本的素质提高,才可能对谣言进行甄别。”
  复旦大学团委书记尹冬梅经常深入大学生并了解他们上网的情况,要求大学生拒做网络谣言的“二传手”。复旦团委组织了大量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练就一双慧眼。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沈逸博士建议,大学生转发信息要谨慎,同时,网络运营商应为用户建立“信用档案”,“让每个用户,尤其实名认证并且拥有一定粉丝量的那些意见领袖或者名人,建立信用档案。”
  东华大学信息学院辅导员严军表示,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已是平常现象,微博、微信也在传播着一些捕风捉影的谣言。他说,“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理性判断能力的网民。如果看到这些消息后能理性思考一下,很多都不难发现是虚构的谣言,也不至于引发群体恐慌给社会带来混乱了。其次,要教导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意识的网民。对于学生的正义感应合理引导,告诉学生,有正义感的人应该是一个对社会和自己言行担负责任的公民。如果传播非法的谣言,给社会或他人带来危害,必然要承担责任。最后,作为大学老师还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加以正确引导,教他们慎重用好"网络话语权"。”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本站内容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个人、单位或来源于网络等其它发布信息(包含文字、图形、链接及其它)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发布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若发现虚假或错误信息接到通知或举报,经核实后可及时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 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shuobozhaop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硕博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6279号-2
客服电话:010-69750702 传 真:010-69750702
未经 硕博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