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新一年度研究生导师考核选聘工作即将展开,记者从学校了解到,该校近年来始终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标准,近五年来,天大已有14名研究生导师在师德考核中被亮“黄牌”,有的甚至被取消了导师资格。学术失范等有违师德的问题已成为该校教师不能触碰的一条“高压线”。
天津大学把师德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早在2001年就在全校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出台相应师德规范,并成立了“天津大学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和“天津大学学风建设领导小组”。两个小组在教师职称晋升、研究生导师遴选过程中,负责对教师的师德和学术道德进行考察, 对不遵守师德规范的教师可行使“一票否决”和“转岗解职”两项制度。“对其中出现学风问题的,包括对学生监管不力出现学术失范现象的,学校都进行了相应处理,问题较大者取消导师资格绝不手软。”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只要是天大青年教师留校,都要先接受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只有考核合格才能持证上岗讲课,研究生导师才会被列入《招生简章》,而“师德培训”就是第一堂“必修课”。
除严把入门时的品德关外,天津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培训和教学跟踪督导。王静康、杨恩泽等天大老一辈教育家和学校党委书记都登上讲台,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法”和“育人经”。天大还聘请多名退休教师担当督导员,组成若干个督导小组,深入课堂听课,对包括教书育人在内的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及时纠正个别青年教师在课堂上的失当言行。第一次评价不合格要亮黄牌警告,第二次还不合格则停止授课。此外,在每门课结束后,学校都会请同学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情况进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