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硕博招聘网 > 资讯频道 > 人才资讯 > 正文
中国梦:人才梦——中国引进海外人才的环境建构
2013年10月18日    硕博招聘网
分享到:
中国梦:人才梦——中国引进海外人才的环境建构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尤為凸显。中国作為新兴大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的攻坚时期,尤其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的积极参与。“中国梦”就是“人才梦”。 而这一“中国梦”要想被世界优秀人才认可、接受并践行就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引才、留才”环境。这对於实现个人的“中国梦”以及中华民族復兴的“中国梦”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梦 人才梦 海外人才 环境建构
人才兴旺则国家富强,国家富强则人民幸福。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人力资源成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因而,各国都加强了对人才的争夺,“人才战争”已经打响。用轰动全球的《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帕‧米克西的话来说,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人才的竞争;争人才、抢人才已成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激烈的竞争。中国作為新兴大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的攻坚时期,尤其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的积极参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撰文指出:“现在世界上不仅有一个西方的美国梦,也有一个东方的中国梦。我们热忱欢迎世界各国的专家来华工作,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1]表达了他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真诚渴求,以及全球人才到中国发展后的美好未来。可以说李源潮部长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梦”、“人才梦”,吹响了全世界人才来华创业的号角。因而,从人才引进的角度来看,所谓“中国梦”,就是让全球优秀人才都愿意来中国发展,在中国都能实现大有作為的梦想。而这一“中国梦”要想被世界优秀人才认可、接受并践行就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引才、留才”环境。这对於实现个人的“中国梦”以及中华民族復兴的“中国梦”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人才外流—人才回流—人才环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作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随著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扩展,人力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配置,人才的全球化已经开始。全球的人才流动趋势也呈现出由人才外流到人才回流再到人才环流的演变模式。
所谓人才外流(Brain Drain)是指人才或受过良好教育,具有经验的劳动者向外国移民的状况。促成人才外流的因素很多,如人才流入国与人才流出国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导致工作报酬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以及事业的发展前景不同等。目前,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已成為普遍趋势。例如全世界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一半以上流向美国,1/4 的留学生是去美国深造,他们当中大约一半的留学博士最终会留在美国工作。从1990-2000年,美国一共接纳了415万名25岁及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人才。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10年间也接受了 236 万名移民人才。[2]
创新人才作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核心力量,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著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正通过各种政策与手段积极吸引人才回流(Brain Gain) 為本国服务,以弥补人才流失的损失。“人才回流”不是简单的劳动力回流,他们还带回了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是生產要素的一揽子国际流动,将给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带来良好效应。但“人才回流”作為一种经济学现象,隻有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產总值达到 4 000 美元以上,產业技术资本密集达到 60% 以上,第三產业贡献率达到 64% 以上的时候,人才将大幅回归。[3]但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仍落后於发达国家,人才大批回流尚需时日,“人才回流”的速度仍然大大低於“人才外流”的速度。
随著国际產业分工协作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加速。由此,人才的地域概念、国界概念越来越模糊,高层次人才跨国流动呈现 不 断 增 长 的 趋 势 ,“ 人 才 环 流 ”(Brain Circulation) 便成了人才流动模式的发展新取向。“人才环流特制那些具有可市场化的专业技能和国际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移民的流动,他们倾向於在一个(或者多个)国家做短期的居留或商业性访问,他们拥有当地所需要的技能……当当地市场的刺激和个人的期望值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人才环流现象就会发展。”[4]传统的人才流失理论认為,跨国移民使输出国永久性地失去了他们的人才。人才环流作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对於重新构建和检视人力资本的跨国流动,十分必要。通过人才环流可以实现多方的“共赢”。“环流”人才与“回归”人才相比,人才群体必然经常往返於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确实增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是,人才环流不仅解决了人才自身的生活、家庭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带回国内,丰富了国内的信息资源,帮助我国更好更快的进行產业升级,有效地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歷史进程。可以说,人才环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互通有无的桥梁,可以实现多方面的“共赢”
总之,人才环流正在成為国际人才流动的新趋向,“人才流失”与“人才回归”的二元对立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因而,我们在大力吸引人才回归的同时,更应注重推动海外人才的有序环流,对“海鸥” 群体给予特别关注。
二、我国人才流动现状透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获得快速发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巨额的外匯储备,坚挺的人民币,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但作為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中国的人才“交易”呈现巨大的逆差,在全球人才争夺中成為最大输家。根据中国科协2008年的数据,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则為76%。2006年,清华和北大分别以571名与507名博士输送量,超过美国本土伯克利分校成為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5] 中国鼓励出国留学深造,但问题的关键在於出国深造的人才能够回归的非常有限。因此,2008年美国《科学》杂志就把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才回流的现状不容乐观。据人事部相关部门统计,从1978 年到 2006 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 106.7 万人,到目前為止回归的仅 27.5 万人。[6]目前中国留学人员回国的不到三分之一,从美国回来的理工科博士不到10%。而且真正能放弃与海外的联系回国的,大多是刚毕业不久或部分已退休的资深海归。而且中国留学生尚在海外的数量也是惊人的,已超过100万大关。截至2008年,中国内地总共派出140万留学生(2009年可能超过160万,这一数据还没包括先移民后留学的人,即获得了外国绿卡,然后再到国外读书,国籍却还属於中国),却隻有39万人回归。[7]总之,在人才资源越来越重要的全球化时代,中国人才外流的现象非常严重,正如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於首位”。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作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市场需要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需要具有全球化眼光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经营者。因而,在中国人才流失严重的今天,一定要加大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扩大国际人才智力开放合作,已成為当今世界的普遍共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使中国发展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我们将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国际化战略,加强人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十分重视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从2001-2010年的10年间,每年来中国工作或交流合作的外国专家有30万人次,许多是国际上著名的专家。
中国作為通过国际低端產业转移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要实现產业升级,必然要经过从以劳动密集型產业為主到知识密集型產业并举的过程。歷史发展的经验表明,任何国家要实现从新兴发展中国家到新兴发达国家的转变,都要经过从人才外流到人才回流的过程。目前中国正处於这个过程的开始。因而,在这一阶段,必须创造适宜人才发展的土壤,吸聚顶尖人才。
三、中国引进海外人才的环境建构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良好的人才环境是吸引人才更是留住人才的保障。因而,在用物质条件吸引人才的同时,更应强化软环境的建设,积极打造“中国梦”的空间,使中国成為海外人才追逐个人梦想的理想之地。
首先,加强制度环境建设,為海外人才在华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
对於高层次人才来说世界是平的,几乎可以自由流动,这是高层次人才流动的一大特点。针对这个特点,就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可以发挥其才能的平台,提供更多的科研条件以及软硬环境。“国家的富裕程度和工资水平是吸引人才的传统尺度,但还要与职业发展机会和优越的研究设施相辅相成,同时,活跃、灵活的竞争机制也是举足轻重的。”[8]因而,良好的体制环境是吸引海外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留住人才的保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科研体制有了很大进步,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越来越好的科研条件和事业平台。中国现在有2200多所大学,3700多所独立的科研机构,有1.8万个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机构,还有330多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总额达到 6980 亿元人民币,从 2005年排世界第6位,上升到了第3位,今后还将大幅度增加。[9]但中国的科研水平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我国的科研评估系统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而,必须加大力度改善现有科研体制,以真正建立一个适宜人才安心从事科研工作的体制环境。

其次,打造“中国梦”的空间,积极营造“引才留才”的软性环境。
目前中国在引才的手段上还停留在“待遇”上,如资金支持、巨额安家费等物资条件上,但金钱与物质上的诱惑永远不能成為海外人才真正的归属动力。因而,除了提供必要的物质待遇之外,更要在软件上努力营造健全有益於人才流动的环境机制和氛围,给予海外高端人才更多的人文关怀,弘扬“中国梦”,让人才找到归属感、成就感。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面向世界的“中国梦”,使海归人才在享受物质机会的同时,產生与中国一起发展,参与一个伟大时代的动力,在更高层次上获得归属感、荣耀感及使命感。
目前,我国通过“制定优待政策,努力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实行重用政策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把引进的人才放在重要岗位上,满足他们立业报国的愿望﹔坚持来去自由,营造宽鬆、宽容、宽厚的引才用才环境。”[10] 最终通过这些软硬措施,尤其是软环境的营造,让来自全球的人才从内心认可中国,理性地认识中国, 推动人力资源的健康有效循环,构造人才流通和开放的“环流”格局。
再次,以更加开放的人才态度吸引海外人才,採取灵活的引才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江泽民同志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人才优先发展的科学人才观,再到十八大强调,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日益重视,全社会尊才重才、爱才惜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这都充分说明我国歷届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对海外人才的引进持积极态度。
但中国要针对人才流动出现的新特点,顺应国际发展大势,採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居留权和国籍问题。近年来,由於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各国对於高端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或默许双重国籍。目前关於恢復双重国籍的讨论愈发激烈,许多海外华人希望能够拥有双重国籍。这样可以增加回国交流的便利与频率,能使双方受益。因而,我们要不断完善对待人才的态度,採取灵活的引人机制,放鬆绿卡,考虑双重国籍,允许海外人员在加入外籍后自愿保留中国国籍,或根据所在国的法律按对等的原则承认其双重国籍等。针对国外高层次人才,可以设立中国移民局以提供方便。
最后,积极拓宽引才渠道,给海外人才营造良好的事业环境。
為了吸引海外人才,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等。其中,2008年出台的“千人计划”是投入力度最大,旨在引进海外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该计划自实施到2011年,已有1600多名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通过这个计划回国创新创业。良好的事业环境是吸引海外人才的重要保証,因此这些计划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都制定了详细标准,并给予生活及工作条件在内的保障措施,极力营造宽鬆的科研环境以及能够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人才任用制度。
此外,还积极搭建诸如世界华人论坛、华创会、广州留学生交流会以及华合论坛等侨务“引资引智”平台。信息的不对称是影响海外人才来华创业的重要因素,通过这些平台向他们提供各种机会信息和公共服务,使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舞台。
四、 结 语
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是一个筑巢引凤的系统性工程,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我国正处於经济改革与转型的攻坚时期,各领域都急需大量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是缓解高层次人才紧缺矛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因而,我们在加强硬条件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软环境的营造,尤其是对“中国梦”的打造,形成对海外人才的感召力,使中国变成他们实现技术改变世界梦想的一个最佳舞台。

--------------------------------------------------------------------------------
注释:
[1]李源潮.中国也有一个可以追求的梦[J].国际人才交流,2012(1).
[2]王辉耀.人才战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14-115.
[3]王辉耀.人才战争﹝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9: 43.
[4]CAO X. Debating “brain drai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J]. Compare, 1996,26(3):269-283.
[5]王耀辉.中国应当直面人才流失的现状[EB/OL],http://wanghuiyao.blog.sohu.com/128507369.html.
[6]中国留学人才安全的现状与政策分析[EB/OL],中国网,2007-03-30.
[7]王耀辉.中国应当直面人才流失的现状[EB/OL] http://wanghuiyao.blog.sohu.com/128507369.html)
[8]侯国清译.全球科学人才流动潜在趋势分析[J].中国人才,2013(1).
[9]李渊潮.中国也有一个可以追求的梦[J].中国人才,2012(5).
[10]董宏君.李源潮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会议上指出:解放思想 创新机制 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EB/OL].人民网,2008-12-30.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胡春艷)
特别提示: 针对本网发布的部分招聘信息来自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请求职者先通过招聘单位网站或电话等方式核实招聘信息后再应聘,以防虚假、诈骗招聘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若有侵权,虚假、诈骗招聘信息请第一时间联系2458467264@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本站内容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个人、单位或来源于网络等其它发布信息(包含文字、图形、链接及其它)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发布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若发现虚假或错误信息接到通知或举报,经核实后及时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shuobozhaop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硕博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6279号-2
客服电话:010-69750702 E-mail:2458467264@qq.com(举报、删改招聘信息)
未经 硕博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