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黑办发[2006]32号)和《黑龙江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经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学校简介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三校均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历经6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哲、文、法、教育、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1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学校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东、西、南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荣成市有1个办学区。学校总占地面积211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面积9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26万册,电子图书6000GB以上,中外文期刊15万册,文献数据库25种。现有教职工3038人,其中专任教师1616人,副高职以上人员94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日制在校生344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
全校设有21个学院、1个教学部和4个教学实践中心,有56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另有10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有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6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和1所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院。2009年学校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10年学校“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1年学校“黑龙江省高效切削及刀具技术工程实验室”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7项,省部级项目549项,企事业委托项目1000余项。科技成果获奖155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1项。在教学研究方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4项,二等奖31项。出版论著2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20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2500余篇。主办有《电机与控制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科技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种公开刊物,其中《电机与控制学报》为EICompendex(核心)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与管理》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学校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20余个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为推进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2006年与山东省荣成市政府合作,共同组建了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全国制造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很多毕业生都已成为大中型企业和其它领域的技术骨干和领导骨干,被企业(行业)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面向未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将以“稳定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和突出办学特色,夯实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基础”为基本发展思路,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建设目标。
二、招聘人员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具有适应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等岗位工作需要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服从岗位需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二)热爱教育事业,服从组织安排,有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乐于为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
(三)要求教师岗位应聘者的本科、硕士、博士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
(四)应聘人员第一学历必须为全日制统招本科且毕业院校为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不含联合办学学生、专升本生、特长生)。硕士、博士学历为全日制统招研究生。
(五)原则上应聘的博士研究生年龄在45周岁以下,应聘的硕士研究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原则上通过大学外语六级,同时具备招聘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六)应聘人员必须在2015年7月31日前获得报名岗位所需求的学历和学位,如不能按时取得相应学历和学位,则取消录用资格,按自动放弃处理。
(七)招聘硕、博的岗位,如有硕士和博士同时报名博士优先。
(八)应聘人员须服从招聘单位对岗位的安排和调整。
三、考核办法
(一)网上报名
时间:2014年11月18日9:00-2014年12月5日12:00。
应聘人员通过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题网站(www.hl.lss.gov.cn/hljhrss/index.jsp)或黑龙江省人才评价网(http://www.hljrcpj.com/)进入报名系统。由考生个人注册用户,浏览选择职位,填写报名资料,记录报名序号,打印报名表。
填写报名资料时请认真阅读填写说明。报名序号是考生现场确认、成绩查询或取得其他技术支持的重要凭据,请务必牢记!每名考生只允许报考一个职位,要改报职位必须先取消当前职位的报名。
(二)查询审查结果
时间:2014年11月18日9:00-2014年12月5日16:00。
在此期间,考生登录报名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资格审查通过的,不能再改报其他职位;资格审查未通过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改报其他职位。对审查结果有异议的,可提请网络仲裁,仲裁通过的视为报名成功,仲裁未通过的,只能取消报名或改报其他职位。
同一岗位通过资格审查及参加考试人数与招聘人数之比低于3:1的,则缩减或取消该招聘岗位,对于急需紧缺的专业职位,经报请省人社厅批准后,方可进入考试程序。
(三)现场确认及考试时间
现场确认时间:2014年12月11日9:00-2014年12月12日16:00
现场确认地点:哈尔滨理工大学新教学楼E0411
考试时间:2014年12月13日-2014年12月14日
考试前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对其报名条件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须携带本人身份证,网上打印的报名表,本、硕、博学历和学位证明,发表文章及录用证明,参加科研项目证明,各种奖励证明以及应聘岗位需要的其它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未现场确认的考生按自动放弃处理。
(四)考试
应聘硕士及以上岗位人员需进行笔试和面试;应聘博士岗位人员直接参加面试。
(1)笔试:
笔试采取百分制计分方式,主要考察招聘岗位所必需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按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1:3确定进入面试人选,若出现并列,则相应扩大面试人选。
(2)面试:
面试采取百分制计分方式,根据不同招聘岗位的需要分别采取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和实践操作等考核方式。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为不合格,不予录用。
(3)总成绩计算方式如下:
应聘硕士及以上岗位人员:
总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
应聘博士岗位人员:总成绩=面试成绩
总成绩折算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按考生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体检和考核人选,若考生总成绩出现并列,依次以面试成绩高者优先。
四、体检
校人事处组织拟录用人员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予聘用。
五、考核
对体检合格的拟聘人员,要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和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资格条件进行复审。考核不合格者不予聘用。
六、公示
(一)复审通过人员,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将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无异议,办理录用手续。
(二)公开招聘的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六个月(应届毕业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者,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者,取消聘用。
七、享受待遇
(一)被录用的应聘人员将享受国家和我省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学校正式在编教职工的相应待遇。
(二)引进人员的服务期为5年以上。
(三)其他优秀人才如有意向,相关待遇可面议。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天浩、陈政
联系方式:(0451)86390189、86391789
电子信箱:rensc@hrbust.edu.cn
九、哈尔滨理工大学纪委办公室
(0451)86390112
十、本公告由哈尔滨理工大学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件: 2014年下半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招聘计划.xls
2014年下半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招聘计划 |
招聘岗位名称 |
招聘数量 |
招聘条件 |
招聘方法 |
备注 |
学历 |
专业 |
资历 |
其它 |
机械学院 |
车辆工程系 |
1 |
博士 |
车辆工程 |
|
|
面试 |
|
机械设计 |
1 |
博士 |
机械工程 |
|
机械制造 |
1 |
博士 |
|
机械基础工程 |
3 |
博士 |
|
数字媒体系 |
4 |
博士 |
|
热能系 |
3 |
博士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本科为热能工程 |
实验中心 |
2 |
博士 |
机械工程 |
|
材料学院
|
金属材料系 |
1 |
博士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或材料学 |
发表SCI3篇以上或影响因子和大于3;研究方向为铝镁合金;本、硕士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面试 |
|
1 |
博士 |
发表SCI6篇以上或影响因子和大于5;研究方向为金属新材料研究;本、硕士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
2 |
博士 |
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
发表SCI3篇以上或影响因子和大于3;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要求发表至少1篇SCI或4篇EI期刊论文。研究方向为铸造过程测试与控制或有装备开发。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 |
2 |
博士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发表SCI2篇以上,研究方向为新型高分子材料。本科专业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1 |
博士 |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
发表SCI2篇以上,其中至少有1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大于2.0。研究方向为电气绝缘材料。本科专业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硕士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
无机系 |
2 |
博士 |
材料或化学 |
发表与石墨相关的SCI检索论文,单篇影响因子在2.0以上。研究方向为石墨烯。本硕专业为材料或物理。 |
1 |
博士 |
发表过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在2.0以上。研究方向为环境材料,本硕专业为材料或物理。 |
金属材料系实验室 |
1 |
硕士及以上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科专业为金属材料工程,硕士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笔试+面试 |
|
电气学院
|
高电压技术 |
5 |
硕士及以上 |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参加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影响因子在0.5以上的SCI论文1篇或国内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硕士研究生至少在国内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笔试+面试 |
|
电气绝缘与电缆 |
3 |
硕士及以上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物理、高分子物理(物理、高分子专业必须博士) |
参加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影响因子在0.5以上的SCI论文1篇或国内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硕士研究生至少在国内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理、高分子物理。 |
电机 |
3 |
硕士及以上 |
电气工程(电机与电器) |
参加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至少发表影响因子在0.5以上的SCI论文1篇或国内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硕士研究生至少在国内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力电子 |
2 |
博士 |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参加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至少发表影响因子在0.5以上的SCI论文1篇或国内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面试 |
|
电力系统 |
2 |
博士 |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参加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至少发表影响因子在0.5以上的SCI论文1篇或国内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1 |
博士 |
信息与信号处理及相关专业 |
参加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至少发表影响因子在0.5以上的SCI论文1篇或国内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本科专业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论电工 |
2 |
博士 |
电气工程 |
参加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至少发表影响因子在0.5以上的SCI论文1篇或国内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计算机学院 |
|
5 |
博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电子信息类学科 |
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科研项目,在SCI或E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数学;图像处理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智能计算及优化设计理论;嵌入式系统。35岁以下。 |
|
面试 |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系 |
3 |
博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参加过省级以上项目、发表多篇EI以上论文,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相关。 |
|
面试 |
|
集成电路设计 |
2 |
博士 |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参加过973、863、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EI论文4篇以上,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相关。 |
自动化学院 |
自动化 |
2 |
博士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领域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EI期刊论文3篇;具有从事科研或工程项目的经历。 |
|
面试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2 |
博士 |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 |
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领域发表EI期刊论文3篇;具有从事科研或工程项目的经历。 |
测通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 |
博士 |
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
参与过生物医学或电类产品及技术应用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1篇或EI期刊检索论文2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科专业为测控技术与仪器。 |
|
面试 |
|
物联网工程 |
3 |
博士 |
仪器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参与过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过SCI检索论文1篇或EI期刊检索论文2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科专业为电子信息类。 |
通信工程 |
4 |
硕士及以上 |
信息与通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
参加过省级科研课题或工程类(应用类)课题;发表SCI或EI期刊检索论文1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主要从事噪声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
|
笔试+面试 |
|
安全工程系 |
5 |
硕士及以上 |
机电类、化工类、安全类 |
硕士应聘者必须有安全专业背景。博士非安全类专业,攻读学位期间须有安全背景。 |
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2 |
博士 |
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
本科专业为财务管理、会计学及相关专业。 |
|
面试 |
|
信息 |
1 |
博士 |
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专业为计算机软件或相关专业、信息管理系统或相关专业, |
市场营销 |
1 |
博士 |
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
本科专业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
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 |
硕士及以上 |
应用经济学、数学(应用数学) |
本科专业为应用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管理)。 |
|
笔试+面试 |
|
金融学 |
1 |
硕士及以上 |
应用经济学、数学(应用数学) |
本科专业为应用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学科。 |
会计学 |
3 |
硕士及以上 |
工商管理、数学(应用数学) |
本科专业为信息管理、会计学、应用数学、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 |
会计学实验中心 |
1 |
硕士 |
会计类 |
本科专业为会计学。 |
应用学院
|
应用物理 |
3 |
博士 |
物理学、材料学、微电子学 |
|
|
面试 |
|
材料物理 |
2 |
博士 |
物理学 |
发表过被EI或SCI检索的物理类期刊论文。 |
数学 |
5 |
博士 |
数学、统计学、计算机 |
本科专业为数学类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 |
物理实验中心 |
2 |
博士 |
物理学各专业 |
|
|
面试 |
|
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员 |
1 |
硕士及以上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英语6级,具有1年以上电子或微电子企业工作经历。发表SCI或EI检索1篇以上。40周岁以下。 |
|
笔试+面试 |
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系 |
1 |
博士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影响因子2.0以上SCI文章。本科专业为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 |
|
面试 |
|
1 |
硕士及以上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能够讲述“机械制图”、“CAD制图”、“化工设备设计及结构”课程。本科专业为过程装备与控制(也称化工过程机械), |
笔试+面试 |
1 |
博士 |
有机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本科为有机化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影响因子2.0以上SCI文章。 |
面试 |
材料化学系 |
1 |
博士 |
复合材料、化学工程与技术 |
本科为复合材料,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影响因子2.0以上SCI文章。 |
1 |
博士 |
高分子、化学工程与技术 |
本科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影响因子2.0以上SCI文章。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系 |
2 |
硕士及以上 |
英语语言文学 |
通过专业八级。 |
|
笔试+面试 |
|
俄语系 |
2 |
硕士及以上 |
俄语语言文学 |
有留学经历,通过专业八级。 |
日语系 |
2 |
硕士及以上 |
日语语言文学 |
参加过校级或以上级别课题。通过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或专业八级。 |
大外部英语 |
2 |
硕士及以上 |
英语语言文学 |
通过专业八级。 |
艺术学院 |
动画系 |
2 |
硕士 |
动画 |
本硕为八大美院,影视传媒院校或国外知名院校。 |
|
笔试+面试 |
|
数字媒体系 |
1 |
硕士 |
硕士为数字媒体或设计艺术学(游戏设计方向) |
本硕为八大美院,影视传媒院校或国外知名院校。 |
实验中心 |
2 |
硕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笔试+面试 |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学 |
2 |
硕士及以上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
硕士学历要求具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在大型设计机构工作5年以上,40周岁以下。本科专业为建筑学。 |
|
面试 |
|
力学 |
2 |
博士 |
工程力学、固体力学 |
发表过SCI论文。本科专业为力学。 |
土木工程 |
2 |
博士 |
岩土工程、桥梁工程 |
发表过SCI检索论文或参加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本科专业为土木工程。 |
马列学院 |
政治理论 |
6 |
博士 |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 |
本科专业为哲学、历史、思想政治教育。 |
|
面试 |
|
哲学 |
4 |
博士 |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技哲学、宗教学 |
本科专业为哲学(其中科技哲学方向本科须为理工科专业)。 |
法学院 |
法学 |
5 |
博士 |
法学 |
|
|
面试 |
|
国际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1 |
博士 |
中国语言文学 |
本科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
|
面试 |
|
俄语教育 |
1 |
硕士 |
俄语相关专业 |
英语6级、俄语专业8级,应届硕士毕业生,有国外留学经验。 |
|
笔试+面试 |
建筑设计院 |
建筑设计 |
1 |
本科及以上 |
建筑学 |
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从事建筑专业设计10年以上。 |
|
笔试+面试 |
|
工程训练中心 |
焊接、铸造实训 |
2 |
硕士及以上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
笔试+面试 |
|
车工、数控车削实训 |
2 |
硕士及以上 |
机械工程 |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 |
1 |
硕士及以上 |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
创新实践 |
1 |
硕士及以上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图书馆 |
图书情报 |
4 |
硕士 |
本硕有一阶段为图书情报学 |
大学外语四级。本硕有一阶段为图书情报学即可。 |
|
笔试+面试 |
|
学术理论研究部 |
期刊编辑 |
3 |
硕士及以上 |
电气工程或控制学专业、机械工程或材料工程专业、管理学或经济学专业 |
大学英语六级。 |
|
笔试+面试 |
|
高等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
教学科研 |
2 |
博士 |
教育学 |
作为课题组前三名成员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在CSSCI杂志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本科专业为教育学及相关专业。 |
|
面试 |
|
学生工作部 |
心里健康教育教研室 |
1 |
博士 |
教育学、心理学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硕专业为心理学。 |
|
面试 |
|
校医院 |
CT室医生 |
1 |
本科及以上 |
影像学 |
40周岁以下,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者可放宽到45周岁。 |
|
笔试+面试 |
|
超声科医生 |
1 |
本科及以上 |
内科医生 |
1 |
本科及以上 |
临床医学 |
具有内科医师职业资格证,40周岁以下,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者年龄可放宽到45周岁。硕、博专业为内科。 |
眼科医生 |
1 |
本科及以上 |
临床医学 |
具有眼科医师职业资格证,40周岁以下,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者年龄可放宽到45周岁。硕、博专业为眼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