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2012年人才招聘信息
一、学校概况
中原工学院始建于1955年,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面向全国招生的省部共建、以省管为主的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3人,其中专任教师97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5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6人,在校生19440余人。校园占地1460亩,分南区、北区和西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5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拥有各类藏书197余万册,有31个中外文数据库,开通有国际联机检索,建有电子阅览室和镜像站点,形成了基于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的图书情报系统。学校设有20个教学部门、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了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两类专业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和MBA)、49个本科专业、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和14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7个一级学科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评审权,具有全国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形成了以工为主,以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管、文、理、经、法协调发展的学科框架。
学校坚持高质量教学立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质量保证和监控机制,突出实践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建成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战略,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现有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高档超硬材料工具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智能化专用虚拟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功能性纺织面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空调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精密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静电检验测试中心、河南省纺织服装CAD研究开发中心、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纺织工程技术中心、郑州市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纤维成型及改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省市级研究机构;有郑州市产业用纺织品设计加工与应用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产业用纺织材料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重点课题4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近10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00余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出版有《中原工学院学报》、《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纺织服装科技》3种学术期刊,在专业领域享有一定声誉。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瑞典、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5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了教师和学生教育交流活动;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西兰联合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了7个合作办学项目,与企业合作举办了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同时,积极与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开展合作,拓宽了办学渠道,引入了优质办学资源,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秉承“博学弘德,自强不息”的校训,发扬“勤奋、严谨、进取、文明”的校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学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特色显著、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2012年诚聘以下优秀人才。
二、招聘对象及待遇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河南省“百人计划”人才、以及急需特殊人才
根据个人业绩等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有关待遇双方协商确定。
2.河南省特聘教授
享受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在聘期内享受特聘教授岗位津贴每年12万元;免费提供130m2左右住房一套;提供科研启动经费50万元,根据需要配备科研所需条件并安排工作助手。
3.校级特聘教授
享受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聘期内享受学校岗位津贴每年6-10万元;免费提供130m2左右住房一套;根据需要提供科研启动经费、配备科研所需条件并安排工作助手。
4.博士研究生(含博士后)
享受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提供购房补贴和安家费共计15万元;校内聘为副教授岗位;工科类提供科研启动经费5~10万元,文、理和管理学科提供科研启动经费3~5万元;配备手提电脑一部。
三、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
序号 |
部门 |
联系方式 |
所属学科团队 |
招聘专业 |
招聘研究方向 |
备注 |
1 |
纺织学院 |
0371-62506975 任老师 |
功能性纺织材料 |
纺织工程 |
新型纺织材料 |
|
2 |
能源与环境学院 |
0371-62506801 周老师 |
可再生能源热泵新技术 |
制冷与低温技术 |
制冷技术方向 |
|
3 |
给排水工程专业团队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市政管网或建筑给排水 |
|
4 |
建筑环境与节能 |
工程热物理 |
流体流动与传热或空调制冷 |
|
5 |
机电学院 |
0371-62506622赵老师 |
精密超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校级教学团队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床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切削理论与技术等 |
|
6 |
机械电子工程团队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控制、传感器、精密测量仪器等相关方向 |
|
7 |
机械电子工程团队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图形学、机构学、虚拟设计、优化设计、纺织机械等方向 |
|
8 |
车辆工程团队 |
车辆工程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汽车设计等相关方向 |
|
9 |
工业工程团队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学 |
生产过程优化与仿真/ERP/物流 |
|
10 |
电子信息学院 |
0371-62506072王老师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算子控制 |
|
11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网络控制 |
|
12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智能计算 |
|
13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智能控制 |
|
14 |
系统工程 |
系统工程 |
系统工程 |
|
15 |
电气控制与智能电网 |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
|
16 |
纺织检测与仪器 |
光纤与传感器 |
传感器技术 |
|
17 |
纺织检测与仪器 |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 |
传感器与物联网 |
|
18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移动通信/图像通信 |
|
19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
|
20 |
计算机学院 |
0371-62506826郑老师 |
高性能计算与并行处理 |
计算机应用 |
并行计算 |
|
21 |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 |
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 |
|
22 |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 |
物联网技术 |
物联网技术 |
|
23 |
数字图像处理 |
数字图像处理 |
数字图像处理 |
|
24 |
建筑工程学院 |
0371-62506931祝老师 |
结构工程 |
结构工程 |
混凝土结构实验研究 |
|
25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桥梁结构抗震 |
|
26 |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
结构抗震研究 |
|
27 |
岩土工程 |
岩土工程 |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及土工实验研究 |
|
28 |
工程力学 |
工程力学 |
工程结构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
|
29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建筑历史与理论 |
历史建筑保护 |
|
30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
31 |
经济管理学院 |
0371-62506008张老师 |
企业管理(省级) |
会计 |
会计 |
|
3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程管理 |
结构工程 |
|
33 |
工商管理团队 |
企业管理 |
|
|
34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0371-62506178刘老师 |
广播电视新闻学 |
新闻学 |
新闻理论及新闻业务研究 |
|
35 |
广播电视新闻学 |
网络传播 |
传播理论/传播技术/组织传播学 |
|
36 |
广播电视编导 |
广播电视艺术学 |
电视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电视艺术与技术 |
|
37 |
广播电视编导 |
数字媒体艺术 |
数字媒体理论与实践 |
|
38 |
政法学院 |
0371-69975763杨老师 |
历史学 |
中国史 |
|
|
39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
40 |
法学 |
民商法学 |
|
|
41 |
科技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
|
42 |
外国语学院 |
0371-62506171郭老师 |
对外汉语 |
对外汉语 |
现代汉语、汉语史等 |
|
43 |
对外汉语 |
对外汉语 |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 |
|
44 |
英语语言文学 |
英语 |
文学翻译、同声传译 |
|
45 |
英语语言文学 |
英语 |
法律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等 |
|
46 |
日语语言文学 |
日语 |
文学翻译、同声传译、理论语言学等 |
|
47 |
理学院 |
0371-62506031宋老师 |
应用数学 |
应用数学 |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
|
48 |
应用数学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概率或数理统计或随机过程或金融数学 |
|
49 |
应用数学 |
计算数学 |
数值计算或有限元方法 |
|
50 |
凝聚态物理 |
凝聚态物理 |
材料结构或理论计算 |
|
四、报名形式及要求
1 .应聘人员请提供本人电子简历,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姓名应聘学院应聘专业毕业学校)发送至中原工学院人事处招聘邮箱( rsc@zzti.edu.cn),并在电子简历中明确所应聘的部门、岗位及专业。
2.简历内容需包括:应聘的部门、岗位及专业,本人大学以来的学习经历、专业研究方向、学历层次、所学课程,工作或实践经历,获奖及各类等级证书清单,科研项目、论文著作清单,出生年月,政治面貌,联系电话等情况。
3.我校将对收到的简历进行初选,然后组织招聘考核,具体招聘考核安排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电话:学科带头人:孙老师 0371-62506168
博士、硕士研究生:梁老师、吴老师 0371-62506893
传真:0371-62506820
网址:http://www.zzti.edu.cn
通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中路41号中原工学院人事处
邮编:450007
乘车路线:
从火车站乘102路电车,或在市内乘103、60、55、201、211路公交车到中原路桐柏路站下车即到学校北校区,然后转乘学校班车至南校区人事处,或从郑州市南站乘公交车到达。
中原工学院诚邀您的加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