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研究生招聘计划表:
2011年下半年省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岗位计划信息表 |
|
招聘单位: 大连交通大学 |
|
|
|
|
|
|
|
岗位名称 |
岗位简介 |
招聘 人数 |
招聘条件 |
招聘方式 |
学历 |
学位 |
专业 |
资历 |
其他条件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物理学 |
正高职称 |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高速动车组 |
正高职称 |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城市轨道交通 |
正高职称 |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隧道工程 |
正高职称 |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正高职称 |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材料加工工程 |
正高职称 |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机械工程 |
|
具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经历,40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机械电子工程 |
|
35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
30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机械工程相关学科的专业背景 |
|
40岁以下,具有独立的科研项目申请、设计开发、组织实施和管理经验,有工作经验、取得显著研究成果、有大型项目经验者优先。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
30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生物医学工程 |
|
35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30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环境工程 |
|
具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经历,40岁及以下 |
考核 |
教辅 |
实验员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物理化学 |
|
具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经历,40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结构工程 |
|
40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凝聚态物理 |
|
35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
具有海外博士后科研工作经历,35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计算机(机器翻译) |
|
35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体育学 |
|
35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30岁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30岁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工业工程 |
|
30岁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材料加工工程 |
|
35岁及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材料学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焊接技术 |
|
有2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35岁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计算材料学方向 |
|
有2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35岁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材料的疲劳方向
|
|
有2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35岁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集成电路工艺与设计方向 |
|
有2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35岁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电子封装技术方向 |
|
有2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35岁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高分辨电子显微学方向 |
|
有2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35岁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车辆动力学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铁道运输方向或城市轨道交通方向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电气传动与控制 |
|
轨道交通车辆基础扎实,高速动车组方向优先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车辆制动 |
|
轨道交通车辆基础扎实,高速动车组方向优先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道路桥梁工程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车辆电器及控制 |
|
轨道交通车辆基础扎实,高速动车组方向优先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车辆电器及控制(检测技术及可靠性方向)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牵引供电)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电子信息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城市轨道工程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道路工程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岩土工程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轨道交通与交通土建安全工程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安全检测工程方向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力学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计算机网络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软件工程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软件测试方向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数据库技术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物理 |
|
有2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35岁以下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应用数学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概率统计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工商管理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金融工程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项目管理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物流工程 |
|
近物联网方向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日语(语言学方向)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工业设计(工艺设计方向)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2 |
研究生 |
博士 |
媒体艺术(游戏或动画方向)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美术(美术基础方向)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运动人体科学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
|
考核 |
专任教师 |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应用心理学 |
|
|
考核 |
教辅 |
实验员 |
1 |
研究生 |
博士 |
材料加工工程 |
|
35岁及以下 |
考核 |
教辅 |
实验员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化学 |
|
|
考核 |
教辅 |
实验员 |
1 |
研究生 |
博士 |
化学工程 |
|
有2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35岁以下 |
考核 |
教辅 |
实验员 |
1 |
研究生 |
博士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35岁以下 |
考核 |
合计 |
|
90 |
|
|
|
|
|
|
|
|
|
|
|
|
|
|
|
联系电话:0411-84106866 联系人:许宗桢、王立莉 邮箱:zhaopin@djtu.edu.cn |
|
|
大连交通大学简介
大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大连机车车辆学校、大连铁道学院,隶属于铁道部,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惟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
基本情况: 学校主要由沙河口校区和旅顺口校区组成。学校总占地面积86.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39.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4亿元。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教学楼群、教学科研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校区内都具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总面积4.3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28.3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5922种。旅顺口校区集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商店及运动场等为一体,是符合国家一类院校标准的新校区。学校具有万兆核心、1000M主干、网络总出口带宽200M的校园网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教务在线、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一卡通等多项公共服务平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了先进高效的信息和技术环境。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现设有16个教学单位,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领域,2个高校教师硕士专业。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覆盖了11个二级学科。获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5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流学科计划”立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学科提升计划”立项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特色突出计划”立项建设学科。42个本科专业中有7个国家管理专业,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共涉及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和法学等6个门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以上四个专业与软件工程专业同为辽宁省特色(示范)专业。车辆工程为辽宁省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9163人,其中本专科生18015人,博士研究生94人,硕士研究生1054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办学体系。2000年,创办了爱恩国际学院,实施中外合作“3+2”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001年12月,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创建了辽宁省示范性软件学院,率先进行“传统专业+软件工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其毕业生得到社会的青睐,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并于2009年10月成功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4月获批“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成为辽宁省第一个专业性的对日服务外包省级科研机构。学校还根据发展需要,创办了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高等学校教师硕士学位、在职同等学历人员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铁道部继续教育东北基地、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共承担了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4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3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育科研成果奖23项;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7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教材6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31项CAI课件获省级奖项。2010年被批准为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科学研究工作:学校积极倡导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科研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自2006年以来,科研总量逐年上升,总量已达到7.88亿元,科研总经费突破2.4亿元,科技收入5.4亿元,纵向项目批准数达68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75项;获得各级科技奖励2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奖9项;授权发明专利39项;发表论文3878篇,三大索引收录639次(不含2010年),出版学术专著17部,学术编著22部。我校现有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3个省高校创新团队,3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10月获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35万㎡,以市场运作为特征,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为核心,促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经营开发。2009年9月,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成为国家第二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我校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发展方向,力求“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特色求突破”,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先后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建了13个产学研合作及服务平台,另外还与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等2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在编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080人,其中,教授137人,副教授287人,博士生导师5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6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大连市优秀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优秀教师7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5人,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7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辽宁省百千层次入选者31人。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瑞典等国家的二十八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2006年4月,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固态化学与机械化学研究所合作组建了“大连交通大学中俄科教中心”。2007年6月与新加坡罗德里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新加坡罗德里·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国际培训中心。2011年3月与日本立命馆大学合作成立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学校聘请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学者、专家为我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人数达百余人,2010年共有来自7个国家的31名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学校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至2010年底,已接纳过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为推进国际化进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明德求索构绘世纪蓝图,锲而不舍再创发展伟业!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大连交通大学形成了“立足辽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铁路市场,积极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和“轨道交通、产学研合作、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连交通大学将围绕现代轨道交通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牢牢把握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建设软件及信息制造基地的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澎湃的活力和更加豪迈的激情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为努力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知名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开拓奋进、砥砺前行!
|